拇外翻是足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女性,在有些国家可高达50%。是指足的踇趾偏离躯干中线,向足的外侧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角度的一种足部畸形,拇趾向外偏斜,拇趾近节趾骨与第1跖骨成角大于15°,俗称“大脚骨”。拇外翻的程度可以通过参考自测图有一个大体的了解:A为正常,B图中拇外翻角约15°,C、D、E的拇外翻角以15°递增。
拇外翻是足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女性,在有些国家可高达50%。是指足的踇趾偏离躯干中线,向足的外侧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角度的一种足部畸形,拇趾向外偏斜,拇趾近节趾骨与第1跖骨成角大于15°,俗称“大脚骨”。拇外翻的程度可以通过参考自测图有一个大体的了解:A为正常,B图中拇外翻角约15°,C、D、E的拇外翻角以15°递增。
有的人踇趾向外撇,而大踇趾的跟部又向内收,使得前脚象个三角形的“大蛇头”,这就是拇外翻。大踇根部(实际上是第一跖骨)内移后,使得该处极为隆起,容易与鞋形成摩擦,天长日久,该处皮肤和皮下有关组织增厚、红肿,滑囊形成,而产生踇囊炎。引起疼痛,局部溃烂后可造成感染,拇外翻畸形病人因为前足生物力学发生异常,很多合并有足底部胼胝(硬茧子),使走路引起疼痛,病人无履可适,给工作带来不便和痛苦。
拇外翻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 遗传是拇外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大约有50%的患者和遗传有关。尤其在青少年患者;许多研究中报道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阳性的家族史。第一跖骨内收,即第一跖骨在跖楔关节处内收成角,也可能是拇外翻发病的易发因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
②拇外翻的发生可能与穿鞋不合适有重要关系。拇外翻畸形在穿鞋人群中的发病率比不穿鞋人群高15倍。紧束前足的鞋子和高跟鞋似乎是导致拇外翻畸形的首要致病因素。然而,并非所有穿着这种鞋子的人都会发生拇外翻,因此肯定也有其他的诱发因素。
③拇外翻也常见于系统性关节病患者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滑膜炎造成了跖趾关节囊的破坏,导致拇外翻畸形。此外,扁平足患者也易形成拇外翻。青少年的拇外翻存在着家族性发病倾向。
拇外翻最常造成的问题是足部的疼痛和穿鞋受限,还会同时存在外侧足趾畸形,跖骨痛,疼痛性的胼胝,严重的还会出现骨性关节炎,造成关节受损。具有拇外翻人群往往只能穿运动鞋,不能穿着时尚窄头的鞋子。
首先要注意穿鞋。选择穿宽松、鞋面柔软的鞋子是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检查足趾的畸形是僵硬还是柔软。对于柔软可复的拇外翻,可以考虑采用足部的足趾垫、足底垫等支具及康复治疗。如果拇外翻的畸形严重,引发关节疼痛,说明畸形伴有关节囊的挛缩、肌肉的挛缩、韧带的紧张、造成畸形难以复位,此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不同年龄患者的拇外翻病理问题各不同。年轻的患者通常手术较为简单,但是门诊就诊者多见韧带松弛,或伴有关节面成角过大,手术通常需要采取特殊的截骨方式处理。年龄50岁以上的患者,疼痛大多是由于足部关节出现了骨性关节炎,由于长期畸形、关节退变、软骨损伤引发关节疼痛,需要在术前鉴别骨性关节炎的进展程度。高龄患者伴有骨质疏松,手术的选择有其特殊的一面。此外,高龄的,例如75岁以上的患者,还要考虑足部的血运情况,以及有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或是心血管疾病,手术的治疗方法也比较特殊。
(1)保守治疗:对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在鞋内放置软垫可以减轻足底疼痛区域的压力。应用拇外翻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能暂时缓解疼痛,延缓畸形进展。踇囊炎还可以做理疗、热敷。保守治疗可能可以缓解疼痛或延缓畸形的发展,但不能彻底的纠正畸形。
(2)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畸形已经是僵硬性的,伴有关节囊的挛缩、肌肉的挛缩、韧带的紧张、造成畸形难以复位,此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建议行手术矫正拇外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一般主要做好以下入院前准备:
1)、办理入院手续所需资料:身份证、医保卡、门诊看病资料等。
2)、日常生活用品:包括洗漱用品、餐具、一次性尿垫、便盆等。
3)、患者还可以订购自己所需的术后及康复用品,为手术后的康复做准备。如:支辅具、拐杖等。
4)、准备手机和电话,方便随时联系家人和帮手。
1)、因任何原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应停药2周后再安排手术。医生会告诉你哪些药物,包括处方药,一定不能在术前服用。
2)、禁止吸烟避免术后出现肺部问题,促进早期康复。
3)、妇女月经期间不能手术。
4)、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基础性疾病需经相关科室会诊后系统治疗,病情控制稳定后方能安排手术。
5)、建议您手术前一天吃晚饭,在术前的6-8小时不要再吃固体食物。一般手术当日早晨禁食水,包括各种饮制品(因麻醉方式而异)。
1)、术前练习深呼吸、学习腹式呼吸及咳嗽排痰训练、卧床饮食等,为术后准备。
2)、学会一套术后康复动作,踝关节主动屈伸等。
3)、术前学会卧床大便、小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平时都在厕所进行,一旦到病房,躺在床上,就会很不习惯这些动作,许多病人都出现术后卧床排不出大小便。所以术前3-5天,你就可以先锻炼一下。
在治疗前主治医生会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取得联系,为他们详细讲解患者病情,包括拇外翻的治疗方法、术后康复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方法等,家属也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耐心开导,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大限度地配合康复治疗,以利功能恢复。
排净尿液;去除所有饰品,义齿隐形眼镜等,无法取下的戒指应用纱布缠裹;家人和朋友被告知在何处等候。
拇外翻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踇囊切除及软组织手术、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第一跖骨近端截骨术、踇指近节跖骨截骨术,关节固定术。具体手术方法,根据疾病情况由医生决定。
通常拇外翻手术住院日约4-7天,简单的手术可以一日住院。术后可以穿前足减负重鞋下地行走,行走仅限于洗漱、如厕等活动。术后需要康复性的进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锻炼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适度为准。6周或8周时可换穿运动鞋。3个月后可进行体育活动,穿鞋无特别限制。
1)体位如何摆放?
答:体位护理: 术后 6h 患者取平卧位,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情况、末梢血循环状况、各项生命体征等,以弹力绷带对患者加压包扎,将软垫垫于患肢下,患肢抬高 30°,促进血液回流,预防患肢肿胀。
2)疼了怎么办?
答:疼痛护理: 患者术后有中度至重度疼痛。但是术后通过用患者自控性止痛泵、静脉或硬膜外止痛治疗可以控制疼痛。疼痛将逐渐减轻,到术后第三天,口服止痛药就可以充分缓解疼痛。口服止痛药在运动或体位改变前约1.5小时服用为宜。
3)怎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答:用弹力绷带对切口加压包扎,避免局部渗血及渗液,预防踝关节肿胀。注意包扎松紧度适宜,切口敷料保持干燥,术后需观察患者膝以下肢体温度、运动、感觉和足背动脉搏动,动态观测消退肿胀情况。
4)伤口如何护理?
答: 手术后伤口应妥善包扎,并早期应用抗生素。伤口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伤口感染。
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能避免患肢肿胀,恢复肌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肌肉萎缩,为恢复关节的功能提供了保证。
拇外翻术后康复尤为重要,扫描《足踝康复宝典》二维码,可进入“康复指导”,供您参考。(拇外翻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被允许负重的时间/前足推进的时间不同。具体时间需要患者咨询手术医师或康复医师),一般情况如下:
(1)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方法是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 踝泵运动,尽可能多做,以不痛为原则。
(2)术后第二天可以开始膝关节屈伸练习:若功能状况良好,可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包括向上的直腿抬高,以及侧卧位向内、向外的直抬腿,避免肌肉过度萎缩无力。
(3)术后3—5天,患者可下地床边站立,每日2—3次,每次15~30min为宜;术后1周,患者可拄拐杖或借助形器在病房内走动、上厕所。要注意避免触碰拇趾,以防断端发生错位。
应用关节松动术训练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度。足趾抓物训练,训练足部屈肌力量和足趾抓地感觉。足部内在肌训练(足趾抓物),推进训练:前足行走,足部抓地训练。
通常在术后2周、6周、12周、24周时定期复查,如有特殊情况请及时到医院复诊。
先穿患侧即手术那条腿,再穿健侧。
一般术后半年以上才可以,注意时间不能过久,注意休息。
一般术后三个月可以自己单独乘车。
避免穿前头过窄的鞋子及高跟鞋。对于存在扁平足、类风湿关节炎或神经肌肉系统疾患的患者更应通过调整鞋子,选择合适护具避免畸形的发生。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每日用手指将踇趾向内侧掰动,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病情加剧。